克服艰险求生存协同发展谋共赢——记2020第五届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全国畜牧行业优秀企业颁奖盛典

发布时间:2024-05-19来源:hth网页版登录入口

  万物收藏,冬之伊始。11月7日,正值立冬之际,由中国种猪营销创新联盟主办的2020第五届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全国畜牧行业优秀企业颁奖盛典在素有“华夏第一城池”之称的襄阳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生存 发展 共赢”为主题,来自中国畜牧兽医协会副理事长乔玉锋先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喻传洲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主任、猪痢疾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先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春江组副组长王爱国先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雷明刚先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赵俊龙,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守全先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兽医协会猪病组组长白挨泉先生,湖北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栾志峰先生,西南大学教授张洪培先生,正大集团湖北区总裁余道胜先生,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组首席技术官王海春先生,湖北劲豹雄猪基因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金刚先生,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曾松林先生,湖南国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蔡行先生,海罗索斯净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高明星先生,湖北爱猪爱农猪种改良科技有限公司育种首席技术官郑安代先生,佰高威盛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席祖义先生,中国种猪营销创新联盟会长、湖北金旭农发展养殖公司养猪事业部副总经理刘道军先生等领导和嘉宾,各地企业代表及媒体代表参与了这次论坛。同时,行业内外人士可利用互联网直播的方式观看本次论坛,与专家学者进行“云”交流。

  在论坛真正开始之前,于6日下午召开了圆桌论坛,邀请全国重点规模猪企业及获奖代表负责人一同探讨产业的发展。

  圆桌论坛主持人 余道胜正大集团湖北区总裁、刘道军中国种猪营销创新联盟会长

  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三个议题展开:一是对业未来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的探讨;二是针对规模化、环保、疫病、人才资源等方面,专家教授与公司进行分享与讨论;三是育种创新模式的交流。

  栾秘书长简要地介绍了湖北省生猪养猪情况,他表示,2020年截至三季度末,湖北省生猪出栏已达到2000万头,连续9个上涨,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生猪出栏任务,母猪存栏达到204.93万,连续11个月上涨。同时,栾秘书长指出,我们不仅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在经过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的洗礼之后,养猪行业要回归本心,着重关注生产问题。

  刘会长代表中国种猪营销创新联盟对与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在过去的一年,新冠疫情与非洲猪瘟给人类带来双重压力,但是也有意外与惊喜,那就是猪肉的高价,能在双疫情重压下,存活下来,就是成功者。他表示,中国种猪联盟走过了五个春秋,创办了自己的《猪业市场导刊》以及服务平台,并且联盟一直在尝试新的形势,将于今年12月12日,开通电子商务平台——畜牧商城。刘会长还指出,未来联盟将会邀请更多的企业加入,为联盟灌入新的活力,发挥更大的潜力。

  陈总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行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趋势,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中牧股份希望与各位企业共克时艰,合作共赢。中牧股份始终牢记保动安全,关爱健康的企业宗旨,致力于中国畜保行业的发展,为动物健康保驾护航。他还强调,中牧股份每年将营业额的10%投入新品研发,为行业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力。

  上午论坛主持人:刘道军 中国种猪营销创新联盟会长、湖北金旭农发养殖事业部副总经理

  王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养猪业的主体地位与发展现状,他指出,猪业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我国猪业产值达11202.7亿元,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达18.2%,但是,我国猪肉2019年出现了1000多万吨的供给缺口,而全球每年的猪肉贸易总量约800万吨,即便全部输入到中国,也没有办法弥补这一缺口,因此,猪肉供给问题还需中国自己解决。王教授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及环保限制等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产能明显下滑,直到2019年底存出栏才开始止跌回升,但是非洲猪瘟也为我国生猪产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产业链加速升级、养殖结构进一步调整、养殖水平提升、规模化比重提高、综合防控技术取得突破、重构种猪繁育体系、楼房养猪得到认可、智慧养猪发展加速等诸多方面。但与此同时,王教授强调,我国生猪养殖业还存在养猪效率和成本控制有待提升、种源供应严重不足、屠宰规模小且分布散、集中度低、主要疫病风险长期存在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王教授也从提升良种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生物安全等角度提出有效建议。

  张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批次化生产的概念及其意义,他指出,批次化生产具备有利于组织生产、提高商品猪(猪苗)整齐度、增加一次提供猪苗的数量、提高种猪繁殖成绩、有利于疫病的阻断,实现跟胎免疫以及减少人工、提高劳动效率等积极意义。王教授后续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批次化生产所有的环节的要点,为也许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准备了解决方案。

  曾总监谈及猪瘟时表示,由于猪瘟疫苗质量的良莠不齐、活疫苗运输保存要求高、母源抗体干扰无法克服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现在仍有许多猪场存在野毒或者是发病现象,基于此,科前生物开展了猪瘟E2疫苗的研发。面对新形势下的猪瘟防控与净化,曾总监指出,现在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时机,当前猪瘟流行率低、遗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养猪业朝向集团化、智能化发展,并且格外的重视生物安全,国家也推出净化政策、猪瘟标记疫苗,猪瘟净化是势在必行的。

  张教授指出,非洲猪瘟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猖獗期、僵持期和和平期。虽然目前非瘟大环境已成定局,但是猪场小环境是可以人为营造的,当猪场环境长期保持PH值在3.9以下,11.5以上时,非洲猪瘟病毒是无法存活的。为此,张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采用欧洲技术、由中国制造的喜力这款产品,它能够有效维持猪场环境长期维持在PH值11.5以上。

  席总监表示,当前种猪还存在肉改种——培育时间和培育方向,种猪品质——蓝耳、伪狂、腹泻带毒,种猪带疫苗毒以及种猪营养问题四大问题,面对当前形式,席呼吁种猪企业承担起其应有的担当,从育种方向上选择好的品系内繁育和品种间的杂交,首先解决生长与繁殖的矛盾点,再解决肉质的问题,公开透明地进行疾病净化工作,同时要注意售后服务应当符合企业自身的形象,只有这样,种猪企业才能够靠品牌长期取胜。

  白教授为大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非洲猪瘟的概况,他指出,非洲猪瘟病毒具有抵抗力强,在外界环境中易重活,难以杀灭,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在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方面,白教授表示,非瘟防控的三道防线是堵、切、检,要抓住关键,方案要便于落地、便于实行。白教授还强调,非洲猪瘟是可防可灭,大家别恐慌,早发现、早消灭。

  论坛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爱国先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喻传洲先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雷明刚先生、河南森和种猪基因育种公司总经理尚海广先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白挨泉先生参与主题沙龙,各位教授、专家围绕“怎么样才可以培育中国自己的生猪种业?”和“如何发挥猪场实验室在非瘟防控中作用”两大主题展开激烈讨论。

  仇研究员在现场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了养猪及防病的要诀,他表示,养猪要以猪为本,坚持敬畏天道、尊重人道、顺应猪道,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了解和满足猪的需求,要用系统的思维养猪。关于非洲猪瘟防控,他认为,非洲猪瘟疫苗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对母猪有致病性,自身存在保护期的问题,并且还涉及到量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品种、环境、营养、管理和防疫五个方面去综合防控,坚持环境舒适、营养均衡、福利管理和生物安全四项根本原则,掌握温度、湿度、密度、空气清新度、饲料新鲜度和饮水清洁度这六个要点。

  蔡总监介绍了猪场实验室的诊断现状,他表示,实验室人员检验测试领域知识得到了极大提高,设备配置也一应俱全,目前针对非洲猪瘟的检测,按照药王孙思邈“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理论,开展了生物安全检测、拔牙筛查和发病猪验证三项工作。蔡总监指出,非瘟监测是猪场实验室最关键任务,猪场在目前的配备下,完全有能力进行疾病预警、生物安全构筑的工作,给猪场提供巨大帮助。

  高总表示,水是生命之源,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对畜牧养殖尤其关键,而海罗索斯正是以为人类和动物提供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为使命的。他指出,目前大多数的规模化的养殖场在卫生管理方面比较好,但对畜禽饮水水质却易忽略,水线生物膜的形成更是带来了持久性的卫生危害。蔡总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了他眼中的理想畜禽饮水杀菌方案,即杀菌高效、实时消毒、绝对安全、运维简便和高回报价值。他强调,饮用水消毒净化、保障饮水卫生安全是畜禽养殖行业减抗背景下重要生物防控途径,不容忽视。

  郑总监指出,育种是唯一可以一直在改进猪只性能的手段,能够最终靠改变基因频率(增加优秀基因的频率、减少不良基因的频率),来达到改进生产性能和增加客户盈利的目的。他表示,冻精闭群育种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有利于优秀基因的广泛传播,加快行业高水平育种成果的转化,提高行业的育种水平,还能够减少直接接触的机会,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这在非洲猪瘟常态化的今天是十分必要的。他还指出生猪冻精技术能打破种猪调运限制及突破新鲜运送过程中活性降低的瓶颈,让跨区域传递优秀基因成为可能,能保持存量,让猪场能够应对突发情况,还可以打破时间和温度限制,利于精准配种选育优秀种猪。

  赵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剖检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新方法的情况,他表示,非洲猪瘟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三种,实验室采用病原学检测的新方法和血清学方法来进行仔细的检测。赵教授也为大家展示了检测技术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复产的环境检验测试、消毒剂效果评估、引种与检测、“疫苗”的检测、传播媒介的检测、精准剔除和饲料检测这七个方面。

  雷教授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2013年以前使用人工授精技术使母猪受孕的占比就已超过99%,而人工授精技术的关键环节在于猪的体外保存技术,而的体外保存不仅受公猪自身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稀释粉也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外在因素,因此雷教授进行了针对不同稀释粉对常温保存与应用效果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制定的稀释保存与稀释粉的相应标准做参考和借鉴,为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助力。综合分析各测定指标,得出中效稀释粉E、H与长效稀释粉J、M和O的效果好于其余12种,优先推荐企业选择。研究显示,17种稀释粉的有效保存时长和畸形率综合合格率70.59%,因此,建议企业每半年对稀释粉品质进行抽检,以降低稀释粉对公司效益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乔玉锋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兽研研究员仇华吉先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喻传洲先生、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守全先生、中牧股份生物制品事业部首席技术官王海春先生、正大集团湖北区总裁余道胜先生参与了下午的主题论坛,围绕楼房养猪的利弊与非瘟定点清除经验分享这两大主题,各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观点。

  中国种猪营销创新联盟会长刘道军先生主持了闭幕式,他对前来参加高峰论坛的嘉宾、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表示,本届高峰论坛圆满结束,未来,中国种猪营销创新联盟会与行业内人士一路同行,共创美好未来。